紅麴、納豆-冬天保護心血管的健康秘訣

在台灣,每年冬天不免俗地都要吃上熱騰騰的補品,薑母鴨、羊肉爐與各式火鍋,加上年末與年初的聖誕大餐、尾牙聚餐、過年豐盛的家庭聚餐等,桌桌豐盛的海鮮、肉類、火鍋料等加工製品,大大的滿足了大家的味蕾與肚腹,但是相對的,這些美味的大餐,通常含有高量的油脂、膽固醇與普林,是心血管疾病的大剋星,在這種好發心血管疾病的寒冷天氣,一定要格外注意身體的健康!

  通常在健康檢查時,最容易出現紅字的不外乎就是血糖、膽固醇、三酸甘油酯等數據,這些警訊都與平日的飲食息息相關,若是持續讓身體在這種高油脂、高膽固醇的環境下生活,身體可能就會開始有發炎的狀況、進而產生心血管的病變,包括冠狀動脈硬化、心肌梗塞與中風等,美食當前,究竟該如何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呢?

心血管保健原料

  在忙碌的工作環境下、美食不斷的聚餐邀約,鮮少民眾可以維持每日運動的好習慣,在不知不覺中,體重、腰圍、膽固醇的數據也漸漸的上升,若是短時間內無法快速的改變生活習慣或是飲食,可以試試看每日補充紅麴或是納豆這類保護心血管的保健食品。

(一)紅麴:

  紅麴又稱赤麴、紅麴米,是由紅麴菌加入穀類發酵後的產物,外觀看起來就是紅色的米飯,紅麴入菜是福州人與客家人的傳統飲食習慣,而台灣的食品中應用的也非常廣泛,像是市面上常常看到的紅麴餅乾、紅糟肉(紅麴肉)、紅麴米糕等,近年來,紅麴則晉身為保護心血管的保健食品原料。

  紅麴中含有特殊的成分-紅麴菌素K(monocolin K),被證實能夠在膽固醇合成的路徑中,抑制HMG-CoA還原酶,使得體內的膽固醇合成受到調控並且有效降低血脂,進而減緩心血管疾病的發生。那麼,有在服用藥物的民眾,平常可以搭配食用紅麴保健食品嗎?若是民眾平常有在服用Statin類的降血脂藥,食用紅麴保健食品有可能會影響藥物的代謝,甚至加強降血脂作用,而導致肝、腎受到損傷;若是與抗凝血藥物一起食用,則有可能影響凝血功能,若是有服藥的民眾,建議還是請專業醫師做評估會比較安全喔!

*健康小提醒:    
  1. 依健康食品管理法規定,紅麴健康食品每日攝取量所含之monacolin K至少應達4.8毫克,但不得超過15毫克。 
  2. 紅麴的製作過程中,有可能會因溫度、濕度或環境關係而受到汙染,甚至是產生橘毒素(Citrinin),若是要購買紅麴的產品,請儘量選擇有安全認證的工廠製作之產品,減少衛生上的疑慮。

(二)納豆:

  在日本最普遍的傳統發酵食品-納豆,是將煮熟的黃豆利用納豆菌(Bacillus natto)發酵而製成,發酵後會產生黏稠的絲狀物,並且有著特殊的氣味,所以能夠接受直接食用的台灣人並不多,像是日本的納豆拌飯、納豆味增湯或是納豆拌入黃芥末與生蔥等健康料理,雖然對健康有益處,但是能喜愛的人卻少之又少。而近來市面上出現許多納豆的保健食品,譬如納豆紅麴、納豆激酶等產品,因加工過程中會使納豆的氣味減緩,民眾接受度就高了許多,而納豆裡面到底含了什麼特殊的成分,可以被日本人稱為長壽又養生的食物呢?

  當血管壁受損時,血小板與纖維蛋白會凝結成血塊發揮止血的功能,在正常的狀況下,血塊會因溶血系統而自動溶解,若是兩者的作用無法達到平衡,就會造成血液流通受到阻礙,此時會使血栓容易堆積在血管壁或是游移在血管中造成栓塞。而納豆經納豆菌發酵之後會產生一種蛋白酶-納豆激酶,也就是納豆表面黏稠絲狀裡的物質,其被發現能夠幫助溶解血栓中的主要成分-纖維蛋白,使正在血管中堆積或是游移的血栓能夠被溶解,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,而血栓類疾病經常是在深夜至清晨的時段發病,建議可在晚上的時候食用納豆保健食品,幫助溶解血栓以預防清晨時發作。

*建議食用族群:
  1. 40歲以上熟齡者
  2. 容易囤積壓力者
  3. 血壓偏高者
  4. 高血脂症
  5. 糖尿病

*健康小提醒:
  「FU」(Fibrin Unit)是表示納豆激酶所含溶解纖維蛋白能力的單位,盒裝50g的納豆大約含有1400 -2000FU,納豆激酶每日的建議攝取量應為每日2000FU以上,其含量標示可以在保健食品的營養標示上查詢的到。

  若是已經有在服用藥物的民眾,無論是什麼藥物,在食用保健食品之前,一定要先諮詢專業醫師做完整的評估,以確保食用的安全性再開始做補充,並且要搭配良好的生活習慣與飲食,才能夠真正的維持健康喔!

【文/營養師團隊;參考資料/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屬、日本納豆激酶協會】